隐私提示:本站使用Microsoft Clarity统计访客信息,关于我将收集你的具体何种信息及如何禁止我收集你的信息请点击这里.

   这件事颇像小学到高中阶段的语文课, 语文这门课从没被学明白过. 于是笔者很久前就决定, 与人交流时尽可能只理解语句本身的语义, 忽略语气或习俗惯例之类可能带来的隐含意义.
   记忆中语文课上所谓的理解就是通过一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推断作者的想法, 而语文老师最常见的解释就是”你感受一下就很清楚了呀”. 以前没什么想法, 总觉得是自己的理解力差, 需要多训练. 现在想来, 这”理解力”只是他们语文人的遮羞布而已. 明明没有内容, 却要你强行有.
   前些时候了解了一些语法哲学相关的东西. 发现现代汉语(和英语)是缺乏格的语言, 想要精确地表达说话人的意思已经是非常费劲了. 他们怎么还要单独开设一门课让说话和听话这件事难上加难呢?
   今天翻阅传统和声学的教材, 发现很多”旋律应富于逻辑”这样的规则, 但书中似乎没有说明旋律如何”富于逻辑”. 就像”音乐饱满”和”听觉色彩鲜艳”等形容一样难以捉摸. 在音乐理论基础中也没有检索到相关定义, 于是引发了笔者上面的回忆和思考.

  

UMRAY